当前位置: 首页 > 代表风采
【教师党员】养殖生态两相宜 稻香虾肥“钱”景好 ——访农学院稻田生态种养专家黄璜教授
发布时间: 2021/01/08 19:26:00
 
 

长沙县青山铺镇红河村,金色的田野,一望无垠,秋风荡出阵阵稻浪,收割机在田间灵活地“劳作”。跟随村民一路前行,我们遇到了农民陈立,他迫不及待地向我们讲道:“黄璜教授真是大好人,今年这么好的收益多亏了他!”

抬眼望去,不远处,记者看到了正在给村民讲解稻谷生长情况的黄璜教授。红河村刚实行生态种养模式不久便收益颇佳,正是得益于稻田综合种养生态农业团队首席专家黄璜教授的指导帮助。

因地制宜  打造绿色增产升级版

推广高产优质多抗的新品种、生态种植模式,推行重金属耕地植物治理、翻耕及生物防控病虫害……在青山铺镇核心示范片,南方粮油协同创新中心正在着力打造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增效模式攻关升级版,推进粮食生产由传统向现代转变。

 “青山铺镇核心示范片约三四万亩面积的稻田,今年主要种植的水稻品种是水稻育种专家陈立云教授选育的C两优266,早稻的常规品种产量约460千克,晚稻C两优266能达到550~600千克。”长沙县农林局工作人员袁烨介绍。

推进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不仅仅要优化品种和米质,更重要的是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实行绿色防控和生物防控,增加土壤有机质。

 “我们协同制定方案,从丰产优质的角度进行了精心设计,不仅选择丰产性高、优质、抗逆的品种,适时播种插秧,全程机械化生产、病虫害综合防治、农民关键技术的掌握与积极配合、综合管理等优势也很明显,今年能实现双丰收难能可贵,让人喜悦。”黄璜告诉记者,今年9月下旬的一段低温天气使长江以南很多地方的水稻都受到影响,但这一核心示范片的水稻长势很好。

长沙县种粮大户较多,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去年便有近两千户。农大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农户统一纳入示范片中的管理中来,以示范片带动农户参与的形式,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栽培技术,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定单收购的“六统一”模式,为长沙县粮食安全高效生产,并助力长沙县成为10万亩现代粮食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提供了保障。

在长沙县南方粮油协同创新中心的基地,黄璜重点指导“稻+”模式,该模式已经成为长沙县现代农业绿色、生态发展的标志。

绿肥花开  环保增收好处多

在稻田里,记者发现有一种特别的绿色植物广泛分布在田中,一位技术人员向我们解释道:“这个便是紫云英,它的机理类似于大豆根部的生物固氮作用,待整个枝叶、根部长出来后,根部的根瘤菌就会发挥其生物固氮作用,把空气中的氮元素转化为氮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绿肥’。”

种植了紫云英的稻田,化肥用量明显减少了,其对于防草、增强土壤保水、保肥和通透性能,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农大为农户们免费发放绿肥种子,专家不定期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帮助农户加强绿肥的病虫害防治,农民种植绿肥的积极性也很高。

 “绿肥田种植的稻谷有机、生态、环保、米质好,是个很好的卖点,米至少能卖出4元一斤的价格。”黄璜说。

黄璜建议当地村民要在种好水稻的基础上发展绿肥,借其生态、景观特色发展农家乐,实现农业与商业的融合,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今年示范片万亩稻田都播了紫云英,到明年三四月份,会开出片片紫色花海,届时相信会有很多游客过来赏花,农民可以向游客提供各种餐饮和农产品销售一体化服务。”黄璜骄傲地告诉当地农民兄弟朋友:“稻谷不止是直接销售,而是要把它变成米,变成游客碗里的饭,最后变成你们口袋里的钱!”

稻虾共作  打开农民致富门

稻虾共作方式是在不改变稻田水稻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同时进行虾的养殖。黄璜表示:“在土地和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增收是农民的迫切愿望,稻田生态种养就是一条好路子,不仅能减少农业污染,也能更大程度地利用土地产生效益,获得稻、虾互利双收的双重效益。”

问及稻田养虾的关键是什么,黄璜说:“想要养好虾子,首先需要把稻种好,种水稻就不能像以前那样撒化肥、喷农药,必须少用或者不用农药化肥,这样的水质才能保证小龙虾养殖。”

为了帮助农民搞好稻田综合种养,黄璜及团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比如如何挖沟,防病虫害,养殖种苗及饲料的选择,如何保证水源安全,避免农药残留物进入水源等等。

今年,在黄璜的指导下,青山铺镇红河村的农户开始尝试稻田养虾的生态种养新模式,农民陈立便是受益人之一。

 “当时县里组织了一个生态种养培训班,听了黄教授的讲课,我感觉稻田养虾很有发展前景,尤其小龙虾也是长沙的特色小吃,不愁销路。”陈立说。

陈立今年建设了70亩的“稻--虾”用地,稻田基础设施建设和投放虾苗共计投入约11万元。“没想到第一年靠卖龙虾就把所有本钱都收回来了,”陈立满面春风地告诉记者,“养殖龙虾的田里种的水稻不施化肥没打农药,米就能卖出五六元每500克,加上今年还有亩产50多千克的稻稻虾,最低都能卖到401千克,火爆的时候,都要提前预订才买得到。”

初次涉足稻稻虾行业,因为缺乏养虾的经验,陈立刚开始并不顺利,自己亲自从湖北运来虾苗放入稻田后大量死亡,让他慌了神。黄璜得知这一情况,及时告诉陈立,这是由于装放虾苗密度太大,建议下次在装运虾苗时将车窗打开,每筐装少一倍的虾苗。果然,之后运来的虾苗投入稻田都很鲜活。用陈立的话说:“我们村哪里出问题了,打电话给黄教授,比叫110还管用!

黄璜还建议把红河村的农民们聚集起来,创立一个生态种养协会。黄璜说:“农业需要集体,一家一户成不了气候,群众组织起来才能形成辐射效应,带动周边更多的农户参与,才能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村民们涉足新领域,的确需要一个共同讨论、分享经验,让新手少走弯路的平台。正如黄璜所说:“这不仅仅是一个协会,更是乡亲们心中的坚实后盾。”

目前,生态种养协会正在筹划当中,黄璜主动提出义务为协会做技术指导,带动当地农户们一起致富。现在,已有好几家农户也开始尝试生态种养模式。

协同创新,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几个团队,对农民来说,它更是一种力量,是乡亲们心中最接地气的技术支柱,它带来的优质种子,“稻--虾”“稻--肥”更是给村民们带来了发展现代农业致富的新希望。

  (记者 王薇薇、庹炼  学生记者 刘菊枚、马铭一)

 
 
版权信息:© 中共湖南农业大学委员会 备案信息:湘教QS3-200504-000029 | 湘ICP备05000003号